太和县桑营镇44岁的镇长李迎坡,倒在扶贫征途上 追悼会上,上千群众自发为他送行
他说,他是农民的儿子,就得给农民做点事。他放弃留城的机会,到农村工作,成为镇长后,奔波在扶贫路上。贫困人员富了,他却病倒了,最终因病去世,年仅44岁。
他就是太和县桑营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李迎坡。
“李迎坡是累倒在扶贫的征途上。”桑营镇党委书记王启辉说。“李迎坡是一位迎着困难干的共产党人,他把自己短暂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。”太和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长刘健说。
李迎坡去世后,当地上千名群众自发前往送别……
关于选择“农民的儿子得给农民做点事”
李迎坡出生在太和县倪邱镇一个农村家庭,考上了安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。
“农民的儿子得给农民做点事。”毕业后,他放弃留城的工作机会,主动到偏远的坟台镇工作,一干就是16年。
2016年3月,组织计划选拔他担任镇长职务,他主动提出到“太和县北大门”桑营镇任职,奔波在扶贫的路上。
家住淝南村的陈纪祥、卢慧英夫妇是“有名的”贫困户,李迎坡到任不久,他们就到镇政府要救济。原来,卢慧英因病致贫,已经享受了低保等救助,但她仍隔三差五到镇政府“逛逛”。
李迎坡把他们请到办公室听他们“诉苦”,还帮他们制定了脱贫方案。随后,他协调村委会、银行,向卢慧英夫妇发放了扶贫贷款。有了这笔钱,夫妻俩购买了三轮车卖蔬菜,日子一天天好起来。
“没有李镇长,就没有我们一家今天的好日子。”陈纪祥对记者说。
关于扶贫“真想感谢我,你就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”
“要想彻底拔掉穷根子,得有能人带动,得有项目支撑。”担任桑营镇镇长期间,李迎坡帮助返乡创业人员考核项目,推动土地流转,带领贫困户脱贫。
贾李村青年贾义想回乡创业,2016年9月,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,走进李迎坡的办公室。
得知他的想法后,李迎坡带着他考察。项目确定后,他还动员群众以土地入股,帮助贾义流转土地120亩,建成大棚15个,并与外地集团签订了肉鸡养殖订单。
农场开业那天,贾义想请李迎坡吃顿饭表示感谢。李迎坡摆了摆手:“真想感谢我,你就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!”
后来,贾义多次邀请专家到村,向村民传授养殖技术。目前,贾义的运来家庭扶贫农场年出栏肉鸡80万只,人均年收入3万元左右,带动周边270户贫困户脱贫。
在李迎坡的努力下,桑营镇积极发展规模生态农业,全镇已经实现了产业扶贫全覆盖。
关于家庭“你在农村住几天,权当是爸爸对你的奖励吧”
扶贫攻坚任务繁重,李迎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。
桑营镇组织委员黄浩清楚地记得,去年5月份一个周六的晚上,他准备开车回家,李迎坡将他叫住:“等一下,我坐你的顺风车回家取换洗衣服。”车子走到半路,李迎坡接到妻子的电话:“儿子快中考了,你到家太晚了,耽误他休息,就别回来了。”
原来,李迎坡到桑营镇工作后,晚上开始打呼噜,声音越来越响,严重影响家人的休息。家人多次要求他到医院检查,他总以工作太忙为由“推脱”。
后来,儿子考入理想的高中,那几天李迎坡满脸笑意,很想抽时间陪儿子玩几天,但终因工作太忙没有如愿。
面对儿子的抱怨,临近开学时,他让同事把儿子接到镇政府,“爸爸是农村人,你在农村住几天感受一下,让爸爸好好陪陪你,权当是对你的一种奖励吧!”
关于患病“实在走不开,吊几天水就行了”
李迎坡对孩子、家庭亏欠的背后,是桑营镇扶贫攻坚的一系列成绩。去年镇里实施的扶贫就业点标准厂房建设、晚秋黄梨特色产业配套、光伏发电站配套等项目顺利落地,约3000万元的资金全部足额到位。
而李迎坡的家人和同事不知道的是,2016年底,李迎坡就开始四肢无力、视力模糊。桑营镇淝南医院医生兰刚回忆,去年午收期间,李迎坡头晕、浮肿,患了急性肾炎,建议他立即入院治疗。但李迎坡说:“秸秆禁烧任务太重,实在走不开,吊几天水就行了。”
2017年8月5日7时30分左右,李迎坡突发肾功能衰竭被送进医院。经5个月的救治,终因肾功能衰竭诱发脑梗死、糖尿病等并发症,于2018年1月2日去世,年仅44岁。
关于送别“亲人啊!一路走好”
办理后事时,家人去了一趟李迎坡的办公室。四面白墙上,只张贴着一张写有“两袖清风”的宣传画。
2017年8月4日的工作笔记上,他清楚地写着脱贫标准、扶贫手册、金融扶贫等事项。
同事们说,别的办公室都有空调,李迎坡的办公室只有落地扇,他是全县“最穷酸”的镇长。后来,镇政府给他装了一台空调,可是他还没有来得及使用……
2018年1月3日,桑营镇为李迎坡举行了追悼会。当日下午,一场多年不遇的大雪降临,皖北大地银装素裹。雪地里,上千名群众自发前来为他送行。“亲人啊!一路走好!”风雪中,陈纪祥、卢慧英站在李迎坡墓前,洒下一瓶水酒……
颍州晚报记者 曹亚伟 实习生 吴海霞 通讯员 董浩 文/摄